寶寶學彈琴的最佳年齡
多人認為學琴的年齡越小越好,這可能是一種誤解。據非正式統(tǒng)計在重大國際比賽中獲獎者開始學琴的年齡是5~15歲左右。因為兒童的生長發(fā)育是先由大肌肉活動開始,再到小肌肉的細膩動作,而彈琴需要的是很具技巧性的小肌肉動作,需要相當的耐性,年齡太小的寶寶協(xié)調性稍差且坐不住,此時學琴無異于拔苗助長。因此,過早送寶寶去學鋼琴、電子琴、小提琴等樂器是不適宜的。
寶寶學彈琴的意義
當今的教育領域正處于百家爭鳴的狀態(tài),各種早教模式及早教理念沖進人們的視野挑戰(zhàn)傳統(tǒng)觀念。蒙氏教育、雙語教學幾乎成為幼兒園水平的衡量基準,而類似 “從零歲抓起”這樣的概念也早已不是新鮮的話題。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,更為復雜具體且實際的教育問題就接踵而來了,如何培養(yǎng)寶寶的特長、最初的定向、時機的選擇、事前的準備等諸多問題,常常令毫無經驗的年輕家長感到頭痛。
寶寶的特長培養(yǎng),有可能成就他日后的事業(yè)方向,也很可能成為令寶寶一生受用不盡的精神財富。日本雅馬哈公司有一句很有名的廣告詞:“學音樂的孩子不學壞”,這句名言征服了無數父母的心,同時在不少父母的印象中,學鋼琴是理解音樂、學習音樂學習的很好載體。
在教育家的眼中,“鋼琴是一門高雅、上等的藝術”、“學鋼琴可以陶冶藝術情操、提高文化修養(yǎng)”、“彈鋼琴可以同時鍛煉左右手、增進整個大腦發(fā)育,也能促進聽覺、視覺、記憶、思維的發(fā)展以及培養(yǎng)寶寶堅強的毅力鍛煉寶寶的性格”、“在練琴的過程中培養(yǎng)寶寶良好的處事習慣和鍛煉其良好心理素質”等等如此多的優(yōu)點以及鋼琴令人無法抵擋的魅力,使得越來越多的家長將鋼琴作為素質教育培養(yǎng)的基本課程。
寶寶學彈琴的誤區(qū)
誤區(qū)1:只重結果,忽視過程
學琴的父母只注重孩子學會了哪支曲子;學畫的父母只注重孩子是否畫了一幅完整的畫;學珠心算的父母只注重孩子算得是否快;學跳舞的父母只注重孩子是否學會了跳支完整的舞……
只看重結果,無論是給孩子還是給老師都帶來了巨大的壓力。其實教孩子,學習的過程遠比結果更重要。在學習的過程中,能調動他們多個器官、多種感覺,培養(yǎng)多方面能力。比如學習彈琴,手眼耳的協(xié)調非常重要,耐性、毅力、戰(zhàn)勝困難的能力決定著他是否能學習下來,而經過自身努力戰(zhàn)勝困難后的成就感也使他心情愉悅。貫穿在孩子學習過程中的這些品質,父母可能看不到,但卻對孩子的未來影響深遠。
再有,在學習過程中,一些基本功可能只是學習中的一個小節(jié),比如跳舞,一個舞步要練好長時間,給父母的感覺是孩子幾次課什么正經的也沒學,但實際上,基本功的訓練是為讓孩子能完整跳下整個舞蹈而打下良好基礎;竟θ绻辉鷮,學到一定程度可能就學不下去了。
誤區(qū)2:周末上興趣班如同趕場,沒了親子時間
有些父母不在乎花錢多少,在周末給孩子報了一個又一個興趣班,英語、鋼琴、舞蹈……孩子忙,父母也跟著一起忙。
孩子在這個年齡段是離不開親情的,與父母在一起,是使他們心理發(fā)展正常的基礎,如果忽視幼兒心理以及親情的交流,你會發(fā)現孩子變得不聽話、愛發(fā)脾氣等等。今后容易與子女在心理上產生隔閡,難以溝通。
一味地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,容易使孩子疲勞、厭倦。今后他可能對什么都知道一點兒,但對哪個都不精。不如只選擇一兩項重點學,學會了再學其他項目。孩子如果在哪個項目上特別有潛力,就要多花時間重點培養(yǎng)。
誤區(qū)3:把自己的理想強加在孩子身上
有些父母小時候條件不好,沒有條件實現理想,而有了孩子后,就把理想寄托在了孩子身上。比如一位父母,英語頂呱呱一直是他的夢想,他就讓孩子從小上英語班學習英語,而成績稍有不好就一通批評。
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,他有自己的想法。他知道自己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,如果大人把自己感興趣的強加給孩子,讓孩子擔負起父母的愿望,那孩子的負擔就太重了,孩子學習起來就是一個痛苦的過程。因此,應該尊重孩子的興趣,讓他挑選自己感興趣的東西,對于感興趣的事,孩子能學得又快又好。而父母自己的理想,還是自己努力去接近目標吧!
誤區(qū)4:認為坐在教室里才是真正的學習,忽視生活中的教育
有些父母忽視自己的能力,認為只有帶著孩子上這個班、那個班,讓孩子規(guī)規(guī)矩矩地坐在小椅子上聽老師講課,才是真正的學習,對生活中的知識反而視而不見。
重視孩子的教育,無疑是最值得的投資,但不能一味地投資卻忽視孩子的感受。既然是興趣班,就一定要從興趣出發(fā),只要孩子有興趣,就能自主學習,快樂地享受學習的樂趣。
有意培養(yǎng)孩子學琴的方法
1、先觀察孩子的興趣。決定學琴之前,先帶孩子找一個琴班旁聽,期間要稱贊已經學習彈琴的孩子,勾起自己孩子學習的欲望。
2、報讀初級班。學習必須建立在興趣之上才能事半功倍。如果旁聽和實際操作孩子仍無興趣即可放棄,如孩子顯示出強烈的興趣,則可以在幼兒園給他報一個短期初級琴班,由專業(yè)的老師進行教導。
3、購買琴。因為上課練習的時間很有限,報讀初級班后,孩子若仍然有興趣繼續(xù)學習的,就需要購買一臺琴在家鞏固練習。琴要選購音色好的,有專門用于學習和考級的系列。如果經濟緊張,二手琴也是不錯的選擇。雜牌雖然便宜,但音色無法與大品牌相比,形同玩具,建議不要用于學習。
4、和孩子一起學琴。如果家長本身會彈琴,就可以直接指導孩子練習,甚至可以進行四手聯奏。但歷史原因讓大多數家長都不會彈琴,如果家長愿意花點時間向孩子學習,讓孩子復述每天課堂的內容來“教”我們,就可以最大程度幫助他們回憶和復習所學的知識。當家長出錯時,請孩子糾正錯誤,還可以讓他們對自己更充滿了信心。即便胡亂和孩子合奏,也能分享一分由音樂帶來的親子快樂。
琴是復雜的,練習是單調的,因此學習過程中更需要家長們對孩子的鼓勵和關心。藝術細胞的培養(yǎng),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,它需要勤奮和天賦,缺一不可。不要強求孩子成為彈奏高手,只要能讓他達到自娛自樂,愉悅身心的效果,就足夠了。
孩子學鋼琴 家長要知八原則
學鋼琴既可以提高修養(yǎng)、陶冶情操、促進孩子手眼協(xié)調和大腦發(fā)育,又有助于好習慣的養(yǎng)成、培養(yǎng)毅力鍛煉性格,一舉多得。然而,該不該將鋼琴搬回家,確實是一個沉重的話題。說它沉重,在于從孩子學鋼琴那一刻起,就注定了父母要把自己和孩子“捆綁”在一起,除了有經濟基礎做后盾,還要搭進大量的時間、精力和耐心,沒有韌性與執(zhí)著是很難見到成效的。因此,在決定讓孩子學鋼琴之前,父母有一些原則一定要知道。
原則一:考察孩子 先天條件
如果孩子能以正確的姿勢握住筆,說明孩子手的小肌肉能控制自如了,這就具備了學琴的最基本的條件了。同時,比較寬厚的手掌和較長的手指對學鋼琴非常有利,這有助于孩子輕松自如地駕馭鋼琴。
孩子對音樂的敏感也很重要,比如他是不是喜歡聽音樂?當電視機、音響里播放出好聽的樂曲時,是否能跟著音樂的節(jié)奏手舞足蹈?他的音樂記憶力如何,是不是能在聽過之后清楚、準確地記住不忘?還有,就是具備敏銳的聽覺,對聲音的高低、長短、強弱的微小差異,都有精細的辨別能力。
原則二:性格因素
學琴需要心靜。相比之下,那些做事認真、有耐心、情緒平和、專注的孩子,更適合學琴,學習效果也更好。通常,孩子的注意力最短也要持續(xù)集中15分鐘以上,才可以考慮學琴。
原則三:審視自身 足夠的耐心和韌性
孩子學琴的成效和持續(xù)性,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父母的耐心和韌性,父母能堅持、孩子才有可能堅持。所以,有讓寶貝學琴的打算,父母就要有“持久戰(zhàn)”的準備,保持平和的心態(tài)。
彈鋼琴是一件比較辛苦的事情。有時克服了一個缺點,又冒出另一個缺點;新的缺點克服了,舊的缺點又犯了。為了一個音、一個指法,要反復練習多次,初學的孩子既難適應又覺得枯燥,出現情緒不穩(wěn)定、焦躁、退縮、放棄等現象都是正常的,這時候爸爸媽媽要有能力說服自己、耐心營造和睦的家庭氛圍,開導、引導他們,比如以講故事的方式幫孩子穩(wěn)定情緒、建立自信心、克服眼前的困難。
原則四:做孩子的同學
孩子年齡小,對老師的話領悟不到位,最好由爸爸或媽媽為主帶孩子學琴,并和他成為“同學”,記下每一個要點,幫孩子理解、掌握老師的授課內容;回家后扮演老師的“助教”,每天做“陪練”,比如提示孩子:手指抬高、注意休止符、保持速度均勻……這都需要父母事先想到。在此過程中,還應引導孩子學習總結自己的練習情況,養(yǎng)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品質。
每個星期,父母還應該拿出一點時間,全家一起聽一首名曲,然后和孩子一起討論從中聽到什么,一起認識和理解名曲的內容,也可以一起玩音樂游戲;多聽音樂會,聽聽名家們的演奏;這些都是很好的學習。如果父母能把“陪練”和共同欣賞音樂的過程看作是親子學習和溝通的過程,孩子對音樂的興趣就不難培養(yǎng)起來了。
原則五:鼓勵優(yōu)先
練琴是重復性的活動,單調、枯燥。當孩子練琴時,爸爸媽媽所承擔的任務則是仔細聆聽和適時贊美,絕不是挑毛病。多表揚、多鼓勵、少批評是必須堅持的原則。當孩子有彈得不準確、不細致的地方,最好別急急忙忙地中斷曲子,而是在孩子彈完之后,用和緩的態(tài)度指出錯誤,請他修正。這體現了父母對孩子的尊重,使之保持良好的情緒和狀態(tài)、并學會尊重。
另外,父母不要攀比,孩子學琴的最終成功,取決于努力的程度和持之以恒,而不是眼前的成績。鼓勵是讓孩子努力的最佳方法。
原則六:壓力適度
彈琴本身是一項復雜的心智活動,有很強的技巧性——要識譜、搞準指法、手眼協(xié)調、左右手配合,有時還要加上腳踩踏板,即便是音樂天分很高的人,也不會在絕對輕松愉快中習得,非經持久地磨煉,難以掌握。因此,需要父母每天給孩子規(guī)定具體的任務,比如和孩子制定一個學習計劃、規(guī)劃出每天固定的練琴時間,并督促他們堅持,形成習慣;而在每天練習之前,確定當天的內容。由于孩子年齡小,注意力時間短,可根據其自身情況和知識掌握的程度,每天可分兩次練習,每次15分鐘、20分鐘,逐漸延長。
原則七:不宜小于5歲
太小的孩子小肌肉、身體協(xié)調性的發(fā)育還不夠完善,骨骼、關節(jié)還未發(fā)育成熟,注意力比較弱,過早練琴,有可能影響其手部骨關節(jié)、韌帶生長發(fā)育,嚴重者還可能導致骨骼發(fā)育畸形。而5歲孩子的這些身體指標基本達標,認知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明顯提高,對音樂也有了一定的分辨和理解能力。
原則八:起步更需要好老師
啟蒙老師必須專業(yè),否則,起步時“練歪了”,過后再請好老師修正,比從零開始付出的辛苦還要多。而且,還有可能扼殺孩子的音樂天賦。
聯系編輯:丁笑
聯系郵箱:dingxiao#pcbaby.com.cn(請將#改成@)
聯系電話:020-38178288-3033
賬戶未綁定手機號
綁定 ×